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從大屯山啟程的音樂之旅

文字-游如伶

攝影-蔡耀徵

音樂人雷擎的創作靈光

圖:音樂創作歌手雷擎。

 

雷擎以一身花襯衫赴約,衣面上蔓延的黑色字跡,複印自雷擎外公的日記。雷擎的外公是隨國民政府來台的軍官,先在北投大屯山下的眷村落腳,又於一九七〇年代初搬遷到山上的房舍,就此落戶安家。生於一九九二年的雷擎在軍官世家成長,但從未見過在世時喜歡寫字蒔花的外公。直到四、五年前北投老家重新裝潢時,他協助外婆橇開一個封鎖的櫃子,發現裡頭藏有外公遺留的日記,一天一頁,一年一本,俊逸字跡仔細描述日常與旅行,有如雷擎家族史的年鑑,也記錄了一九六〇至一九七〇年代台灣各地的樣貌。

 

雷擎翻讀日記裡的家族紀事,有如跨越時空與外公對話,而這一排厚重的年鑑,也對他的音樂創作產生啟發,「我跟著外公的字跡和外婆的回憶,回到過去的台灣,覺得很感動,也讓我想以創作記錄現在的台灣,以及自己的感覺和想法。」

圖: 雷擎外公的年鑑日記,記錄了一九六〇至一九七〇年代的台灣。(圖片提供:雷擎)

 

歌曲創作中的家族羈絆

雷擎去年發行首張創作專輯《Dive & Give》,即入圍第三十三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專輯中每首曲目都取自個人經驗,並訴說與家人之間的情感羈絆,是首張專輯,也似個人生命旅程編年史的第一冊。

 

為了創作《Dive & Give》,他開始探尋關於台灣土地及自身成長的故事,父親得知後便交予他三卷錄音帶,磁帶如時間倒轉,播放他出生不久被接回北投大屯山老家的聲景:嬰兒的啼哭、娃娃咿呀學語、餐桌上的閒談和親子的互動等,「我在創作時聆聽這些聲音,覺得很有溫度、有家的安全感,所以也把聲音放在〈Stars〉中。」

 

創作當時因為疫情緣故,他與遠在澳洲的弟弟無法相見,於是寫下〈Stars〉寄予遠方家人祝福與遙望,歌中由合作的創作歌手「 ?te壞特」反覆吟誦如禱詞的「雷仡」是雷擎弟弟的名字,而前奏的牙牙學語、曲終的嬰兒哭聲皆源於一九九二年的卡帶,歌中清揚的小號鳴奏,則是兄弟倆孩時啼哭的借喻,以歌哭交錯的編寫,吟唱家人間情深的繫絆。

圖:雷擎首張專輯《Dive & Give》, 從台灣文化及生活經驗尋找創作靈感。( 圖片提供: 浮氣音樂)

 

以〈那卡西〉想像北投音樂文化

除了表達對家人深沉的情感,雷擎也以創作視角尋想消逝的北投文化,〈那卡西〉的命題便直指過去溫柔鄉裡盛行的音樂表演類型。在雷擎成長的年代,風月場裡的鶯鶯燕燕和流浪藝人都已散去,「小時候和爸爸媽媽去六窟的溫泉餐廳吃飯和泡溫泉,一入門就是舞台,但我從未看過北投在地真正的那卡西演奏,只能從沒落的痕跡尋找線索。」

 

創作〈那卡西〉的靈光,即出自他對舊時代的想像及個人真實經驗。雷擎大學時曾在蘇澳的酒吧駐唱,凌晨一點的酒場氛圍,喚起他對那卡西的聯翩浮想,「音樂人喜歡分享音樂給需要的人,而喝酒的人需要音樂。我在台上唱歌,底下是剛上岸的漁民伯伯,陪酒的阿姨多半是老相好、老朋友,那樣的氣氛不會讓人感到腥羶,反而很有人情味。」

 

在雷擎就讀大學的二〇一〇年代,北投不但轉型為溫泉休閒觀光勝地,更迎來一波本土藝文思潮,包括月琴民謠祭的舉辦、母語音樂創作風氣、新北投車站回家等;在此時代背景下,他也嘗試以音樂詮釋台灣土地文化。當時雷擎與朋友組成的阿克樂團參加「南面而歌」台語歌創作徵選並獲得肯定,其後更簽入陳明章音樂工作室,跟隨陳明章深入北投的音樂文化,也因此認識那卡西傳奇樂手鍾成達,「達哥的父親以前是知名歌廳的樂隊領班,訓練他的方式, 就是讓他從小到北投那卡西磨練技藝。因為我不曾經歷那個時代,但又在北投長大、做音樂,所以感到憧憬與嚮往。」

圖:雷擎〈那卡西〉MV劇照。(圖片提供:浮氣音樂)

 

「有天晚上在溫泉路上散步,飄雨的山路、日本木建築和老式電線桿等情景,讓我覺得像回到某個時空的北投,心裡萌生〈那卡西〉的旋律。我的創作都從畫面出發,對我來說音樂就是打造想像的世界。」他以田調基礎建構歌曲背後的細節,想像那卡西琴師與陪酒女侍相戀的故事,並在歌曲中加入情境音聲,創造類似電影或舞台劇的想像空間,表現那卡西的旖旎與滄桑。

 

北投那卡西

「那卡西」源於日本,由日文「流し」(Nagashi)音譯而來,是一種如水流動、四處走唱的表演型態。一九六〇至一九七〇年代北投溫泉酒家盛行,也帶動那卡西表演風氣,早期由樂手自彈自唱,後來演變成三至五人的樂團編制,以吉他、手風琴、薩克斯風、鼓、甚至是音效豐富的電子琴來演奏,並提供賓客點唱及伴奏服務。當時那卡西樂團除了在溫泉飯店駐唱外,也連夜遊走在各家飯店包廂之間。一九七九年廢娼後溫泉酒家沒落,及至一九九〇年代又有卡拉OK和KTV等新型娛樂型態興起,以致那卡西逐漸式微。時至今日,由於走唱的時空背景條件消失,此種音樂表演類型幾乎不復存在。

圖:溫泉路承載了許多北投人的回憶。

 

音樂中的溫泉硫磺氣味

圖:北投溫泉路仍保有古樸地景,見證消逝的年代。

 

坐落在陽明山的老牌溫泉餐廳如六窟溫泉餐廳、大自然溫泉餐廳、馬槽花藝村和八煙溫泉會館等,連結成雷擎的家族回憶地圖,「每逢長輩生日或聚餐,就會一起去溫泉餐廳吃飯,大人們飯後去泡溫泉,小孩就在餐廳外的庭園玩,這就是我的童年。在北投長大很幸福,因為和自然的關係很親近。」近年他更喜歡前往陽明山的野溪溫泉,享受冷熱交錯的泡湯體驗;創作專輯時也會待在野溪祕境寫歌和聽音樂。

「北投就是我的家,有一種很純樸、和善、愜意的氛圍,充滿人情味,我很希望透過創作表達出來,在我這個世代長大的人,會有屬於我們的對北投的詮釋。」雷擎細數寓居北投的音樂人,暇談時提及空氣中的硫磺氣體會損壞樂器,尤其鋼琴易被鏽蝕,所以演奏鋼琴者較不適合住在北投,但轉瞬又給出另一種浪漫的想像:「也許那就是北投的音色,因為溫泉硫磺的緣故,錄音設備全部壞了,吉他和鼓都生鏽了,所以音樂裡有著北投的味道。」

圖:泡溫泉是雷擎成長記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