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療癒地方的老藥房

文字/游如伶

攝影/蔡耀徵

長生堂第二代經營者陳國樑的北投記憶

坐落於北投市場附近的長生堂藥房創立於一九五九年,在創辦人陳朝明經營藥房的年代,北投正經歷戰後以來最繁華的時光。溫泉滌去遊客的煩憂,也孕育在地百工百業,中藥房在此時空背景下,除了提供治癒身體的藥方,也與溫泉飯店、餐廳及國術館等行業發展出北投特有的文化。

圖:北投長生堂藥房第二代經營者陳國樑。

 

從藥房到廚房   藥膳配方及時親送 

一九六〇至一九七〇年代,每到傍晚四、五點溫泉飯店開門營業前,飯店主廚就會打電話到中藥房採購當晚所需的藥膳食材。當時仍在就讀國中的陳國樑,便帶上父親製成的藥膳配方,使勁踩動幸福牌腳踏車,沿溫泉路或光明路到山上林立的溫泉飯店,及時將藥材交到廚師手上,中藥搭配清早在北投市場採買的生鮮食材,即成燉鱉、燒酒雞等滋補身體的酒家菜。

「當時北投非常熱鬧,多達一百家溫泉飯店,常常一整天都在配送藥膳。」陳國樑回憶,在風月無邊的景氣裡,不僅藥膳需求多,也有不少顧客上門購買保健強身的藥酒和解酒液。一九七九年北投廢娼政策頒布時,正就讀高中的陳國樑,代步工具已從幸福牌進階到摩托車,配送足跡遍及百家飯店。不過,外送時在飯店包廂外聽見的醉言醉語、那卡西奏樂,以及在電梯裡瞥見的女侍身影,已是政策過渡時期溫柔鄉的最後時光。

 

廢娼之後,北投溫泉酒家逐漸沒落,與風光時期形成強烈對比。即使如此,藥膳仍持續滋補山城居民的脾胃,陳國樑回憶一九八〇至一九九〇年代,立冬都是中藥房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時候,家家戶戶到藥房採買藥膳食材,時至今日,那樣張羅採買、費工燉煮的景況已經少見,但在長達三、四十年的時光裡,出自長生堂藥房的藥膳之味,曾是許多北投人共有的記憶。

圖:長生堂藥房創辦人陳朝明(右)與太太楊秋霞,大約攝於一九六〇年代。

 

醫療資源匱乏時代 為地方健康把關

圖:陽明山管理局發出的乙種營業登記證。

 

早年北投獅陣文化盛行,練武習藝容易傷筋挫骨,多半前往國術館治療,連帶興旺相關行業。國術館除了徒手整頓患者身體,也請中藥房製作狗皮膏藥、調配藥粉或藥洗(註1),作為後續調理的藥方。「以前國術館不需要招牌,在紅底木板上面吊三、四個狗皮膏藥,掛在門前,遠遠一看就知道是國術館。」

 

當時也有不少人求助於「赤跤仙仔」,即從事醫療行為但不具相關證照者,「以前北投很多赤跤仙仔,他們懂一些青草藥知識,會開藥單給患者,請他們到特定的中藥房買藥。」每當客人拿藥單上門,陳國樑都會特意多聊幾句,以了解患者的症狀並適時修正藥單內容。

陳國樑所說的「良率不高」的國術館徒手治療技術,或在家幫人看病的赤跤仙仔,都反映過去醫療匱乏、生活不易的時代樣貌,而長生堂藥房接過那些遞來的藥單,幫忙做最後的把關,成為在地醫療的支柱。

 

註1:為疏經活血的藥劑,以藥材加米酒泡製兩、三個月而成,用於推拿,過去不只國術館需要,一般大眾也會到中藥房購買。

左圖:每有顧客上門,陳國樑都會多聊幾句,了解對方的症狀後再調整藥材內容。右圖:搗藥的老杵臼是藥房的鎮店之寶。

 

火燒柑的滋味 北投在地的情意交換

過去長生堂藥房早上七點開門營業,深夜仍有人敲門求助,幾乎全年無休。隨著醫療資源普及,中藥行業式微,原本抓藥治病的藥房也淡出人們生活,但長生堂藥房一如既往,即使過年也開門營業,櫃台前與牆邊座椅總是坐滿喝茶聊天的在地居民,以及從大屯山遠道而來的長者。

 

「人可以休,但是店不能休,因為很多山上的老人家沒地方去。」陳國樑回憶,從父親經營藥房的年代開始,就會以茶水招待在此歇腳的農夫。每天凌晨三、四點,住在大屯山的農友就得上路到北投市場賣菜,收攤後再到藥房休息閒聊。當時大屯山區盛產火燒柑,每逢橘子收成時,農友下山第一站就到長生堂藥房分送橘子。

 

「以前的人重情份,他覺得常常在你這裡休息、喝茶,所以也要把自己種的農作物分給你,橘子還沒開賣就先送人。」陳國樑接手藥房後,父親的老顧客、老朋友仍每日不辭路遠來拜訪。現在他也將煎煮藥材所剩的藥渣收集起來,分送給山上農友作為施肥養料,待作物收成時,農友便回送以藥渣施肥長成的新鮮蔬果。北投市場、大屯山的務農人家和長生堂藥房彼此滋養,生長出在地特有的人情味,而藥房也成為老有所依、療癒身心的地方。

圖:長生堂藥房的家貓「豆花」也是陪伴地方居民的要角。

 

就近洗溫泉 樸實無華的泡湯日常

早年「新北投」溫泉酒家林立,轉型至今成為外地泡湯客度假勝地;劃分在磺港溪以南、長生堂藥房所在的「舊北投」,則留存街道浴室古風,對當地居民而言,在樸素家常的大眾池洗溫泉是再日常不過的事。

 

「在過去年代,由於家中沒有熱水器,洗澡都要燒水,所以很多人會自備面盆、毛巾等盥洗用品,走到附近的大眾浴池洗澡。」陳國樑說起小時常去的「北投青磺名湯」(註2)和「珠涼浴室」(註3)都位於熱鬧街道上,方便抵達,與居民的生活十分親近,堪稱老北投人共同的記憶。

 

近十年來遊客到北投泡溫泉,除了白磺泉和青磺泉外,漢方入浴也成為新興的泡湯選擇。長生堂藥房即提供北投溫泉博物館漢方浴配方,用於二〇二二年北投溫泉博物館與日本東京稻荷湯的公共浴場文化交流展,讓日本湯友也能體驗來自北投的特色湯浴。地方上的老藥房除了以藥方治癒身體,以藥膳滋養脾胃,現在更以漢方結合溫泉,持續療癒這座百年小城。

 

註2: 北投青磺名湯昔稱「三錢間仔」,位於北投中央北路一段十二號,為老字號大眾浴場,至今仍是一些長者每天固定報到的地方。

註3: 珠涼浴室過去位於北投的公館路一號,現已結束營業,為私人家族經營,浴池供應的泉質為青磺泉。雖然取得陽明山管理局營業許可的時間是一九五〇年,但根據後代經營者的說法,實際開業時間可上溯日本時代。

圖:長生堂藥房提供漢方浴配方,用於二〇二二年北投溫泉博物館在東京舉辦的交流展「歡迎光臨台灣北投 in 瀧野川稻荷湯」。(照片提供:北投溫泉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