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小鎮風土,燒出台灣精緻瓷產業

文字/洪侃
圖片提供/洪侃、楊燁

用「北投燒」記憶在地故事

圖片_2-3-1

温泉旅館「松濤園」創始人松本龜太郎在1912年邀請京燒支系「粟田燒」窯主「九代帯山與兵衛」來台,成立「北投陶器所」。圖為北投陶器所明信片,由虹燁工作室藏。(圖片提供:楊燁)

座落在台北市最北端的小鎮「北投」,可能是台灣368個鄉鎮市區中,最為獨特的一個行政區之一。之所以這麼說,一來是因為地理特色——在僅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著近海平面的關渡平原,和最高海拔1092公尺的大屯火山群,呈現多樣化的地質、天然資源與自然景觀;二來則是著眼於歷史,畢竟,北投可說是台灣最早開發、人文社群發展歷史漫長而輝煌的區域之一。在地理特色與歷史脈絡的綜橫交錯下,北投孕育出豐富悠久的產業文化,其中廣為人知的「北投燒」,不僅是這座山城自然與人文結合的產物,也是台灣精緻瓷產業誕生與發展的源頭。  

從地理環境來說,大屯山麓末端位於北投區域內丘陵台地的貴子坑一帶,屬於中新世沉積岩區,蘊藏性質接近瓷土的豐富白色黏土,俗稱「北投土」。雖然在台灣原住民族六千年前就已經掌握燒製陶器的技術,延續至清代18世紀中期以後,在台南以及南投也已經開始燒製精美的日用陶器。但是製作條件更高、更為精緻,以瓷土燒製的瓷器,卻是近百餘年內的事。

北投燒優雅細緻,富有京燒風格,杯底多有「北投」落款。圖為北投燒鐵繪青花鳶尾盞及其器底。13x8.5cm。
摘自《台灣現代陶瓷的故事》,秋惠文庫藏。(圖片提供:洪侃)


 

松本龜太郎是「松濤園」創始人,也是「北投燒」元祖

陶瓷器是將經水淘洗後的陶泥或瓷泥塑製成型,乾燥後放入窯爐燒製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繪的器物。陶器原料為有色黏土、瓷器原料則是白色瓷土、高嶺土等組成。中國同一產地的陶瓷器,常以地名冠以窯名,如:耀州窯、越窯。日本則稱為「燒」,如:有田燒。台灣沿用日治時期用法,在北投產製的陶瓷器稱為「北投燒」。    

在日治時期前,北投為農業社會,口述歷史記載清代時期北投曾有燒製陶器的紀錄,直至日治初期之後製瓷始漸發展為有規模的產業,有能力生產高溫燒造的民生瓷器。日本治台後,溫泉觀光產業快速發展,溫泉旅館如雨後春筍般矗立,北投因而繁榮。北投貴子坑地區因蘊藏豐富的瓷土資源、域內水力資源亦豐沛,而且與出產燃料煤的內湖、松山、基隆地區距離較近,眾多因素造就了北投陶瓷業的創立及發展。

早期學者對於北投陶瓷發展史的研究,多認為北投燒陶瓷器在19世紀末、日治初期便開始燒造;然而近年來根據更多史料與實物的發現,亦經陳新上先生的研究,證實最早引入日本製瓷技術的是温泉旅館「松濤園」的創始人松本龜太郎,因應其溫泉旅館事業的發展,在製瓷資源及客觀條件具足之下,1911年始在日本匠人協助下籌備蓋窯燒造瓷器,至1912年引進當時日本先進製瓷技術,自京都邀請京燒支系「粟田燒」窯主「九代帯山與兵衛」來台,成立「北投陶器所」,才成功利用北投土燒製出陶瓷器。引入此技術的松本龜太郎因此被奉為「北投燒元祖」。

收藏家暨北投史研究者楊燁近期發現「北投燒松濤園青花松枝杯」,杯身同時有「松濤園」落款,證明松濤園和北投燒的關連。圖為「北投燒松濤園青花松枝杯」及其器底、杯側。5.7x2.7cm。虹燁工作室藏。(圖片提供:楊燁)


似京燒風格,富有優雅人文之美

現今流傳九代帶山當時的作品,許多器底有其手書「北投」落款。收藏家暨北投史研究者楊燁先生近期發現一只罕見的北投燒小瓷杯,其胚體、釉色、畫風均和九代帯山與兵衛手作器物相同,杯底也可見同樣北投落款,最特殊之處是杯身同時書有「松濤園」款,成為證明松濤園和北投燒關係重要的實證。可惜「北投陶器所」燒造時期非常短暫,以松本龜太郎1918年去世而告終,前後不到七年。

北投陶器所時期北投燒近似日本「京燒」風格,釉面密布細小開片,單色釉器色調沉穩內斂;色釉器則多以氧化鈷及氧化鐵為原料,呈現藍、黑兩種顏色的釉上彩中小型器皿。其間燒製之瓷器,雖以民生用杯、盞、瓶為多,但由於初衷是作為溫泉旅遊伴手禮的「お土產」,所以與我們一般認知日用品不同,無論單色釉或是具文人氣的花草繪彩釉瓷,器形線條優美、繪畫筆法老練、深具藝術氣息,顯示當時日本京都製陶世家深厚的功力。

1919年日人後宮信太郎收購「北投陶器所」,改組為「北投窯業株式會社」,1934年又更名為「台灣窯業株式會社」,投入更多資本設廠,擴大生產民生用餐具、瓷磚與工業用耐火磚。狹義的北投燒便是指後宮信太郎在北投經營時期生產的民生用瓷,以及更早松本龜太郎在北投燒造的陶瓷器。而廣義的北投燒則包含後宮信太郎時期生產的建築用瓷磚,諸如:總統府、中山堂、北一女等現存日治時期的古蹟建築外牆瓷磚。也有部分學者專家將戰後的「台灣工礦公司北投耐火器材廠」以北投土為原料所生產燒製的民生瓷器,歸為北投燒。

然而,無論狹義或是廣義的定義,北投燒是指使用在地北投土,自1912年起近半世紀,在北投燒造的陶瓷器。另外,賀本庄三郎在1923年於頂北投創設「大屯製陶所」所燒製的陶瓷器,則稱為「大屯燒」,同樣以貴子坑北投土為原料燒製民生杯、碗等器具,在日治時期與北投燒同被列為北投出產的名物。

北投燒上除了單色釉的形式,也有部分作品上有優美的彩繪,如圖中的北投燒釉上彩繪賽德克族婦女圖瓶。11x15.5cm。秋惠文庫藏,摘自《台灣現代陶瓷的故事》(圖片提供:洪侃)

北投燒上除了單色釉的形式,也有部分作品上有優美的彩繪,如圖中的北投燒釉上彩繪賽德克族婦女圖瓶。11x15.5cm。秋惠文庫藏,摘自《台灣現代陶瓷的故事》(圖片提供:洪侃)

北投陶器所時期燒製瓷器,雖以民生用品為多,但由於初衷是作為溫泉旅遊伴手禮的「お土產」,風格比一般日用品更優雅。圖為北投燒葫蘆型筷置。2.4x4.5。陳德清先生藏,摘自《台灣現代陶瓷的故事》(圖片提供:洪侃)

北投陶器所時期燒製瓷器,雖以民生用品為多,但由於初衷是作為溫泉旅遊伴手禮的「お土產」,風格比一般日用品更優雅。圖為北投燒葫蘆型筷置。2.4x4.5。陳德清先生藏,摘自《台灣現代陶瓷的故事》(圖片提供:洪侃)

北投燒作工細緻、器形優美,為台灣瓷產業寫下新頁。圖為北投燒醬釉葫蘆型溫酒壺,也是北投文物館「瓷源—北投燒特展」展品。15.5x11cm。秋惠文庫藏,摘自《台灣現代陶瓷的故事》。(圖片提供:洪侃)

北投燒作工細緻、器形優美,為台灣瓷產業寫下新頁。圖為北投燒醬釉葫蘆型溫酒壺,也是北投文物館「瓷源—北投燒特展」展品。15.5x11cm。秋惠文庫藏,摘自《台灣現代陶瓷的故事》。(圖片提供:洪侃)


從北投燒開始,挖掘在地故事

筆者所任職的北投文物館,前身為1921年建成的高級溫泉旅館「佳山旅館」。佳山旅館為和洋並置的二層木結構建築,歷經幾次修建或增建工程,在七座溫泉浴室、廁所等處,使用當時時髦的本地特產北投燒瓷磚,約十種以上形制、種類,如「十三溝紋瓷磚」、「浮雕瓷磚」及「布紋瓷磚」等,其釉色多為簡單沉穩的灰綠色、茶色、淡茶色、藍色或迷彩等釉彩瓷磚。目前在本館及陶然居,仍可欣賞到這些在日治時期非常流行的北投燒瓷磚。

2011年在北投瓷器誕生百年之際,北投文物館與陳新上先生共同策劃了「瓷源—北投燒特展」,當時匯集了全台灣數十件,幾乎是當時全部有紀錄的北投燒陶瓷器,以及後期源自北投燒發展出一脈相承的陶瓷工業和民生陶瓷產業,包括瓷磚、耐火材料、碗盤、花瓶等百餘件珍貴文物。以時代先後將北投陶瓷業的發展與傳承,做了有系統的展示。這一些直接或間接見證了歷史,歷經台灣社會改變、民生發展、工業躍進的文物,百年後再次回到北投展出,更顯意義非凡。

北投文物館前身為「佳山旅館」,溫泉浴室中便採用當時時髦的本地特產北投燒瓷磚。(圖片提供:洪侃)

北投文物館前身為「佳山旅館」,溫泉浴室中便採用當時時髦的本地特產北投燒瓷磚。(圖片提供:洪侃)

北投文物館溫泉浴室採用北投燒瓷磚,種類包括「十三溝紋瓷磚」、「浮雕瓷磚」及「布紋瓷磚」等。圖為「十三溝紋瓷磚」。(圖片提供:洪侃)

北投文物館溫泉浴室採用北投燒瓷磚,種類包括「十三溝紋瓷磚」、「浮雕瓷磚」及「布紋瓷磚」等。圖為「十三溝紋瓷磚」。(圖片提供:洪侃)

北投文物館溫泉浴室採用北投燒瓷磚,種類繁多,釉色則多為簡單沉穩的灰綠色、茶色、淡茶色、藍色或迷彩等釉彩瓷磚。圖為「布面瓷磚」。(圖片提供:洪侃)

北投文物館溫泉浴室採用北投燒瓷磚,種類繁多,釉色則多為簡單沉穩的灰綠色、茶色、淡茶色、藍色或迷彩等釉彩瓷磚。圖為「布面瓷磚」。(圖片提供:洪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