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公園
文字-編輯部
攝影-詹智鈞
圖片提供-北投溫泉博物館
走一段身心療癒的都市綠帶
小小的北投地形起伏甚大,有海拔超過一千公尺的大屯山,也有種植稻子的關渡平原,在這高與低之間,蘊含各種地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自然特色就是溫泉。對外地人而s言,溫泉或許是個放鬆身心靈的景點,若是問起北投人,「溫泉」二字則是承古載今,囊括北投的自然、歷史、人文、景觀建築等,若是想親近北投,位於捷運新北投車站前的北投公園,是探訪北投極佳的去處。
圖說:北投公園的雁鴨噴水池(圖片提供:北投溫泉博物館)
踏入北投公園,尋找心靈之寶
走在北投公園,很快就能感覺到連呼吸都是輕鬆、快活的,幾乎感受不到外圍就是繁華熱鬧的觀光區:誰能想像,走在公園中的石階上,就能遇上巨大的白千層,樹如其名,白千層的樹皮每年都會層層往外堆疊,由此可猜想此株巨木,不知見證園內外如何物換星移;而罕見的臺灣特有種——大葉石礫,就豎立在北投溪附近,無視於準備進入溫泉會館停車的車輛,一枝獨秀的紅瓶刷子樹與睡蓮池相伴,看起來弱不禁風,卻總能讓喧囂的過客駐足並靜心;迷你小巧的黃花狸藻掛著捕蟲囊,用放大鏡才看能看個仔細,它安穩的生活在溫泉博物館旁的水池中,誰能想像得到這居然是瀕臨絕種的植物呢!
圖說:波光粼粼睡蓮池
圖說:巨大的白千層
圖說:紅瓶刷子樹展現獨特魅力
巧思規劃的建築設施與公園綠帶合而為一
北投公園於一九一三年成立,日治時期的北投公園有噴水池、小橋、流水、各種植物,以華麗姿態展現在北投居民眼前。現今的北投公園,仍保留大部分的原貌。木頭棧道沿著公園中央的北投溪搭建,配合北投北高南低的天然地勢,讓訪客隨性的往上或往下走,頗有走迷宮之樂趣。走著走著也不用怕烈日曬昏了頭,頂天蓊鬱的大樹像是一列排開的衛兵,戍守著外圍,護著溪流和訪客,身置其中,只剩下潺潺溪流聲和不絕於耳的鳥鳴,以及被徐徐微風帶來的涼爽。
北投公園在一九九九年因部分改建,變得更加迷人,北投公園中加入了「千禧湯」露天溫泉池、露天表演場,二處建築設施順應地勢無違和感與綠意融為一體:露天溫泉池像是自然的小石窟、露天表演場則是順應地形,呈現坡狀,親土也親人,與鄰近的溫泉博物館和梅庭相呼應,更加凸顯了北投溫泉鄉的特殊風情。
圖說:北投公園中的百年石橋(圖片提供:北投溫泉博物館)
圖說:幽雅的北投梅庭
圖說:充滿迷宮樂趣的木頭棧道
北投溪重現原貌
在老北投人的記憶裡,北投溪是生活玩伴,在溪中打水漂、踩水玩樂,是童年的日常,後來一度被堆滿雜物,甚至垃圾,隔絕了溪水,也隔絕了回憶。在北投公園改建後,北投溪有幸恢復原貌,溪中著名的五瀧重新顯現在世人眼前。所謂的「瀧」,指的是小瀑布。日治時期,日本人沿著這些瀧當作線索,開發溫泉並繁榮北投。如今遊客沿著溪岸走,時而停下找尋這五瀧,也頗有一番按「瀧」索驥的樂趣。
圖說:北投溪的瀧
北投溪中散落著大大小小的石塊,看似不起眼,卻藏著獨一無二、具有放射性物質「鐳」的北投石,在百年前被發現,而後被政府明令禁採。現今北投溪也被規劃為「北投石自然保留區」,讓北投石可以安然無恙的靜置溪中。
北投溪流量雖不大,但小小的水流卻能和北投石激盪出強而有力的聲響,似乎是北投溪正在展現自己的強健生命力和特色。
圖說:北投溪現今樣貌
圖說:北投石自然保留區
青磺璞玉地熱谷
沿著公園中央的北投溪前行,循著空氣中淡淡的煙硝味,不用數分鐘就能抵達地熱谷。若北投公園能讓人品味百年前的日式生活,地熱谷之奇景異色則能讓人短暫脫離現實世界。
地熱谷是北投溫泉的源頭之一,因地熱而導致湖面終年煙霧繚繞,吸吐之間也能感受到陣陣熱氣及刺鼻的青磺氣味。晴空之下,湖面在陽光照耀下呈現閃耀碧青色,就像一塊純潔無瑕的玉石,從日治時期就有「磺泉玉霧」的浪漫稱號。地熱谷依傍著山,就像顆被鑲嵌在大地的寶玉,在早期原住民的神話傳說中,被霧氣中圍繞的溫泉,具有療傷神效,不過,神話就留給神話吧,來到地熱谷的遊客,倒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從地熱谷流出的小河流,炙熱無比,在河流上方鋪設石磚,將熱能傳導至或坐或躺的遊客體內,地熱谷就成了沐浴在大自然中的熱療室,人們冥想、沉澱思緒、排除雜念,然後神清氣爽的離開。
圖說:地熱谷煙霧繚繞
圖說:地熱谷熱療區,是舒適的療癒空間
圖說:地熱谷的女巫石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