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頁面上方視覺圖片

03北投採硫興衰

3.北投採硫興衰

1349年元代汪大淵所著《島夷志略》就記載臺灣出產硫磺,且有人用來交易買賣。直至1696年(康熙35年),因為福建火藥庫爆炸,郁永河被派來台灣採硫。因此著有《裨海記遊》一書,詳細記載大屯山區的採硫情形。


由於硫磺在軍事上的重要性,吸引不法之徒私自採硫磺製造火藥,清朝政府恐怕引發事端,發布封礦、禁採令。此情況持續到1886年(光緒12年)劉銘傳來台主政,正式將硫磺開放官辦,設置全台磺務總局主管硫磺採辦事務。採硫量在1893年(光緒19年)就有七十幾萬斤,為清朝國庫賺取四千多銀兩。日本統治時期日方對採硫官辦政策改為許可制,硫磺業開始企業化的經營。在1926年全盛時期大屯山即有27處採硫區。


1945年二戰結束後,由於硫磺可由石油提煉,及進口硫磺價格低廉,大屯山區採硫磺業逐漸沒落,直至1971年,因生產成本過高,國內硫磺無法與進口硫磺競爭而相繼停業,北投採硫磺業走入歷史。

 

大屯山區硫磺谷(大磺嘴)昔為採硫處圖片|北投溫泉博物館提供

硫磺熔融廠圖片|國立臺灣圖書館藏出處|勝山吉作,1931年,《臺灣紹介最新寫真集》

 

 

【資料來源】
〈台灣的溫泉分佈與產業發展〉《台灣礦業》第67卷第1期,第1-10頁,2015,陳柏淳
內政部營建署「臺灣國家公園數位典藏網」〈大屯採硫史〉  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屯採硫〉(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