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投溪第二瀧
圖片 / 北投溫泉博物館藏
出處 / 平田源吾,1909年,《北投溫泉誌》
日人來臺後,陸續開發溫泉與地熱資源,開始有人前往源自地熱谷溫泉的北投溪瀧享受露天溫泉之樂。北投溪因地形高低差形成五個「瀧」,「瀧」即為日文的「たき」,意指瀑布。
在現今北投圖書館與溫泉博物館之間為第一瀧,第二瀧位於瀧乃湯前,依序往溪的上游,第五瀧則最接近地熱谷。
第一瀧與第二瀧附近腹地較寬、水深夠,水溫也剛好適合身體浸泡,野溪溫泉逐漸風行,陸續搭築草棚浴場方便浸湯享受,自此北投溫泉盛名遠播,溫泉旅館等產業開始在北投興起,北投野溪溫泉可以說為臺灣溫泉文化發展寫下首頁序章。
▲ 北投溫泉湯瀧浴湯
圖片 / 北投溫泉博物館藏
出處 / 平田源吾,1909年,《北投溫泉誌》
資料來源 /
1. 《北投溫泉博物館專刊》(2001),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 〈細數新北投百年風華〉(2013年11月),《臺北畫刊》第550期,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3.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臺灣溫泉露頭資源網」